一、咽鼓管途径
1、上呼吸道感染: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,引起感染。
2、急性传染病:猩红热、麻疹、百日咳等,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;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为上述传染病的局部表现。此型病变常累及骨质,破坏听骨,酿成严重的坏死性病变。
3、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,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,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,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。
4、小儿咽鼓管管腔短、内径宽、鼓室口位置低,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侵入鼓室。例如,哺乳姿势不当,平卧哺乳时,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。小儿多患腺样体肥大和管周淋巴结炎,易阻塞咽鼓管口,妨碍引流而致发炎。
5、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,如有细菌侵入,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。
6、先天性唇裂、腭裂致腭咽功能不良,腺样体、鼻息肉等手术,由于出血和填塞物过久,亦易引起鼓室感染。
二、血行感染
极少见。致病菌通过血循环进入中耳引起的发炎机会虽少,但其病变常造成鼓膜坏死。多见于猩红热和伤寒。急性重度传染病和脓毒血症,细菌经动脉直接进入鼓室,亦可由静脉血栓感染而进入鼓室。